2023年1月底統計數據顯示,港股18A板塊每日交易總量自2022年8月最低的5億港幣回升至約30億港幣,上升近5倍,多家18A企業股價回彈攀升。港交所數據顯示,18A上市企業中已有6家企業成功“摘B”,他們是百濟神州、信達生物、君實生物、復宏漢霖、康希諾和再鼎醫藥。另據《證券時報》2月22日報道,諾輝健康或成港股第7家“摘B”生物醫藥公司。這一系列的利好消息不斷給予投資人提示:18A資本市場的價值正在回歸。
上市企業投資價值回歸,才能助力企業持久良性發展。隨著資本的理性規律凸顯,市場已經意識到,18A創新藥企業“故事”去泡沫化的同時,真正具有全球創新特質的企業會越來越獲得投資人的青睞。
18A上市公司中,醫藥是主要賽道,且管線以肝癌、肺癌、胃癌、血管瘤和淋巴瘤等癌癥治療藥物為主,這也突顯出了研發管線靶點集中、、賽道競爭白熱化等問題;且很多同類產品間并不存在本質差異,產品同質化嚴重。與此同時,隨著對新藥研發行業的理解加深,工業界、監管部門和投資人越來越認識到:以滿足切實的臨床需求為導向,以患者真正獲益為目標,且具有全球知識產品保護和國際競爭力的創新藥物,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創新藥。但這也往往意味著企業應有敏銳的醫藥研發理解、扎實的科研積累和不怕艱辛的耕耘精神。同時,對于一款創新藥產品的成功開發,業內素有“10-15年(研發周期)、10-15億美元(投入)”之說,這也提示企業需要重視創新性和成藥性之間的平衡。
今年1月5日,君圣泰醫藥宣布完成了 1.07 億美元融資,該輪融資由國開金融及廣東國資管理的廣東中醫藥大健康基金領投,越秀產業基金、昱烽晟泰基金旗下百億資本及相關企業參與投資。在過去的一年,資本寒冬之下不少企業出現了現金流困難,而君圣泰醫藥卻成功完成融資,這進一步體現出醫藥投資人“輕故事,重價值”的投資理念。相較于扎入極度擁擠的癌癥藥物開發賽道,君圣泰醫藥(HighTide Therapeutics Inc.)從成立之初即專注于代謝及消化系統等慢病領域的未滿足臨床需求,開發了真正意義上的天然小分子多功能原創新藥。
投資機構廣東中醫藥大健康基金的董事長劉江波表示:君圣泰核心產品HTD1801有望成為繼青蒿素之后中醫藥成功走向國際的又一面旗幟,實現中醫藥現代化創新在國際市場的巨大商業價值。
據君圣泰創始人、CEO劉利平博士介紹,君圣泰成立之初就堅持原創,摒棄跟隨式研發,聚焦于千億慢病患者的巨大且未被滿足需求,自主開發以天然小分子為基礎的原創新藥,高度平衡了成藥性與創新性,實現了消化、內分泌、心血管等系統的多重獲益,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獲臨床驗證。目前在美國、澳大利亞、加拿大、中國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臨床研究工作,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成果。公司項目現已獲得美國FDA授予的2項“快速通道資格認證”,1項“孤兒藥資格認證”,2項中國“十三五新藥創制重大專項”。
有醫藥健康領域投資人表示,經過五年多的“沉淀”,市場對于18A生物科技公司的要求,變得更為挑剔,這是市場變得越來越理性成熟的標志之一。未來創新藥企業要想獲得市場青睞,必須向市場證明:企業的初心是否與資本市場的價值回歸理念相吻合,企業的 “創新”是否能夠在全球激烈的生物科技研發比拼中脫穎而出、走出國門、走向世界。未來,隨著政策、金融市場資源等諸多優勢的加持,醫藥領域具有“真創新”能力的頭部梯隊隊伍的確定性和數量將會越來越高、越來越多。